蓬勃的私营经济在东北,最早渗透到零售行业。市政府旁边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市场,
因为最早一批从业人员,多是没有退路的“社会人”,所以又被称为“流氓”市场。
姬子玉准备下午去看看,时间太赶的话就再说。百货的四楼是新华书店。因为在顶层,
逛的人很少,显得分外空旷。透过木窗上的玻璃,能看到外面积压的雨云,
随着两三声的雷声,密集的雨点劈里啪啦的敲打在窗户上,
湿气便一点点的浸润着这清冷的大厅,让高大的苏式建筑越发显得的寂寥。四下打量了一番,
姬子玉没看到后世的那些指示标记。许是书籍的沁润,这里的营业员没有那么傲气,
问了一声服务员,便直接告诉了需要的那些东西所在位置。在书店里一直待到雨收风住,
便结帐出了门。买了一本《穆斯林的葬礼》,这书上辈子也买过,算是他的文学启蒙书,
这次算是给姐姐和妈妈解闷用的。还买了五本初中习题集,师大附中的,含金量还不错。
他准备剩余的一个多月,就和这套真题集死磕到底。高中书没有买到,应该是小众的原因。
费劲巴力的找到两本销售方面的书籍,都是编辑没有原作,水的很,倒也能充充样子。
现在的图书市场没有后世知识大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,专业著作少的可怜,
只能是以后去盛京城或是燕京再买了。坐着公交来到新栈市场,
子玉想考察一下这里的竞争对手。作为山城的四大菜市场之一,贯穿了他对故乡的整个回忆。
在穿来之前,这个市场仍然是最繁华的菜市场,没有之一。
其他三个农贸市场基本都挪了地方。而这个之所以坚挺,就是因为它改造最早、门市最多,
然后再就没有变过,生意一维持就是三十多年。其他的三个,几经沧海变桑田,
最初的位置或成小区、或变街道,不复当年的样子。除四大中心市场外,
还有很多比煤河中心市场规模更大的菜市场,大多在城郊。至于更小的便民市场,
就不太清楚了。在上一世的高中这两年,他经常来王建家里混饭吃,多次逛过这个菜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