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飞霞文字网 > 历史脑洞 > 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更新时间:2025-03-13 20:28:45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 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 著

完结 汉朝,就会,刘秀

汉朝,就会,刘秀是作者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小说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里面的主人公,这部作品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8:45。目前在本网上完结,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内容主要讲述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..

精彩章节试读:

天下人如潮水般疯狂地追捧他,这种局势如泛滥的洪水,谁又能阻止呢?其实,

让天下人离心离德的,是汉成帝、汉哀帝的荒淫无道,但蛊惑天下风俗的根源却不在这里。

汉宣帝、汉元帝后期,士大夫们怀着卑鄙的心思,打着儒家学说的幌子,

来掩饰自己的贪婪和愚昧。所以王莽自认为是周公,

那他在这些人眼中就是周公;自认为是舜,那他就成了舜。既然他被看作周公、舜,

也就难怪人们会像发狂一样争着去拥戴他了。  在虚伪之风刚刚兴起的时候,

匡衡、贡禹不衡量自身的德行,也不审时度势,舍本逐末,

在衰败、淫乱的世道里大谈兴建明堂辟雍(古代的教育、祭祀场所 ),

仿照《周官》来粉饰学校;孔光接着成为虚伪之风的带头人,刘歆等人则为他摇旗呐喊,

让这种不良风气四处传播。而且经学的发展走向了歧途,

衍生出了五行灾祥的说法;像阳九百六(古代术数家的说法,指厄运 )这样的劫数,

改朝换代、接受天命的征兆等言论盛行,甘忠可虽然死了,但他的学说却流传开来,

天下人都迷信天命,荒废人事,甚至出现了传递“西王母筹”(一种迷信活动)的荒唐事,

官府都无法禁止。

莽能够用白雉、黄龙、哀章的铜匮(里面装有王莽当皇帝的符命 )这些东西来迷惑天下人,

愚昧的百姓畏惧天命,便纷纷讨好王莽。其实刘向才是这种风气的始作俑者,

京房、李寻更是推波助澜,让这种歪风邪气逐渐深入人心,

使人们迅速变得如同被妖邪迷惑一般。孔子说:“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。

”儒者如果沦为小人,那天下就没有真正的君子了。

所以像龚胜、邴汉、梅福这样坚守贞节的人,也没办法以死捍卫国家,

这并非是他们害怕灾祸,而是担心社会舆论指责他们违背正道、忤逆天命。

小人一旦披上儒者的外衣,就会有所掩饰,从而变得肆无忌惮;所以孔光这些奸臣,

在明堂辟雍之上大摇大摆,却毫无羞愧之色。王莽快要被汉军斩首的时候,还拿孔子自比...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 200